要做到有藝術地教育,首先要有一顆愛心。
對學生的熱愛是推動教育改革的內在動力。愛心是教師情感的核心。只有愛學生,才會在教育中去發現和挖掘學生的閃光點。如果對學生缺乏愛心,就會形成固有思維,更別提學生的閃光點了。其次,要有一顆恒心。只有通過自己的長期教育,不斷地在工作中總結和思考,強調針對不同學生的特點及時有效地變更方法,並把它上升為理論,才能自然而然地去使用;同時,學生的轉化也是有一個過程的,具有反復性,只有具備恒心,才能發現學生的每次進步。再次,要有信心。要相信只有不懂方法的教師,沒有教不好的孩子。學生在成長過程中,模仿能力極強但又混沌一團,很難區分行為的對錯,因此只有通過正確的方式,才能觸動學生,促進學生的成長。最後,要有責任心。
十幾年來,陶老先生的不激不厲,遊刃有餘,愛生如子的這種教育方法時刻都在鞭策著我。於是,我學會了像陶老先生那用獎勵的方式“懲罰”學生,實踐使我有了較深的感悟,還美其名曰“愛心教育”。
徵文活動:Lucy Wang說:理想學校一定要有大片兒草坪,還有很多的綠樹,這樣環境才會好,有利於學生的健康。老師要好,對待學生不要太凶....你覺得呢?一起來說說你對理想學校的意見吧!
一.給差生一點愛
在嘗試愛心教育的管理過程中,以獎代罰的典型故事還真不少,最讓我不能忘懷的是我班變化最大的小林旦,我剛接到這個班時,他是一個上課好動,不專心聽講,愛欺負同學,上網吧,常曠課的“問題學生”,但他聰明,思維敏捷。有一天課間,他又欺負班裏一女生,那女生哭著跑到我辦公室來,我安慰好這個女生,想先緩一緩,看他有無悔過之心,同是也要去瞭解一下事情的經過。可等了一天,小林旦不僅沒有悔過之意,反而又和另一男生打架了。看來我要立即處理此事了。我把他叫到了辦公室,可小林旦見了我不但沒有主動承認錯誤,還氣勢洶洶地說:“他為什麼說我是壞學生,老師們都很討厭我,你又沒朋友,是班中的害群之馬”等這些話,我聽了很生氣,忍不住踢了他一下。此情此景我沒有發話,只是很和藹地坐著聽他哭訴心中的“不快”。他見我半天也沒有批評他,也漸漸地不吱聲了。機會來了,我先是給他面巾紙檫淚,把一杯水放在了他的面前,“來,坐下吧,喝口水,今天老師挺愛聽你跟老師聊天的。”這話音剛落,他就站了起來,“老師,是我錯,我不該那麼討厭,更不應該動手打人,其實我也不想這樣的,只是我自己有時管不了我自己,我上一年級時,由於這樣也挨了不少老師的責駡,我很想改,可老師,同學都不信任我。到六年級以後,我暗下決心一定要改過,爭取做一個人人都喜歡的好學生”,此時他以淚流滿面了。“不,這不全是你的錯呀,她說你不是,是她的錯,老師一定會找她談談,且批評她。”小林旦一聽這話更是來了神,“老師,這是真的嗎,我也有朋友啦!”“當然是真的。不過,我不明白他們為什麼都不願意跟你玩。”小林旦有些難為情地說:“老師,因為我學習不好,課上搗亂,所以都不喜歡我。”就這麼一點小事,憑你這麼聰明的小腦袋,還能難倒你嗎?如果你好好聽講,學習上去了,不僅同學們都是你的好夥伴,咱倆也會成為最要好的朋友呀!”聽著老師的話,他站在那而口中念念有詞,我明白,他在暗下決心。後來,小林旦的進步之快也著實令我開心。
我堅信:有愛就有收穫。
二、給差生一點優越感
對於一個在教師眼裏一貫是差生的學生,用訓斥、講大道理的方式有時是完全行不通的,因為這些對他們來說早已是老生常談或司空見慣了。記得去年第一學期,我總是用一種和顏悅色的態度與差生交談,鼓勵他們失敗了不要灰心,只要振作精神一步一步往前趕,是一定會追上其他同學的……本以為一番忠言,能令他們奮發圖強,迎頭趕上。殊不知,當時的他們表現出一副言聽計從的模樣,事後卻依然我行我素,儼然一副事不關己,高高掛起的姿態,考起試來依然不及格。於是,我試著實行了另一種辦法……在一個星期一的下午,我把幾位最差的同學叫到身旁,對他們說:“從今天開始,你們都不要跟班上其他人比,每位同學都與面前人相比,看看每次作業或考試誰第一名。”事後,我每天從工作中或閒暇時抽出時間給他們輔導,並囑咐班委平時要多給予幾位同學生活和學習上的幫助。一個星期下來,他們在默寫詞語方面有了前所未有的進步。從前不管他們默多少字詞,總只能得三四十分,現在都保證了七十分以上,其中幾位還默了好幾次一百分。他們在數學方面也大有進步。看著他們那因得了“第一名”而高興萬分的模樣,我知道,是優越感讓他們增強了對自己的信心,讓他們有了勝利的喜悅,更有了進步的勇氣。優秀生需要師愛,差生更需要師愛。
教師只要對他們熱情接近、關心信任,給予公正無私的幫助,啟動其“閃光點”,創設條件讓他們品嘗成功的喜悅,獲得一定的優越感,樹立他們的信心,扶持他們更好地學習,相信一定能使他們很快地趕上學習隊伍。
三.給差生一點關愛
有一位學生,由於從小被父母拋棄,是個棄兒,她怕老師,同學看不起她,自己得不到大家的理解和尊重,所以性格孤僻,不善於與同學交談,整天鬱鬱寡歡,自暴自棄,甚至有時尖酸刻薄,至使同學們都不願意與她交朋友。作為班主任的我知道此事後,深入瞭解她的情況後,常利用課外時間與她談心,從學習和生活上給予她無微不至的關懷,讓她感到老師沒有歧視她,把她和優等生一樣看待,甚至對她更偏愛些。而且,暗地來裏找到班級裏與她產生矛盾。且比較有威望的同學,讓他們設身處地想想她的感受,以及對她某些缺點作暫時的讓步,讓她感到老師同學的愛。對她在學習上的一點點進步都給予肯定和鼓勵,但同時又指出今後的努力方向。我還鼓勵她積極參加運動會,儘管她沒有取得任何成績,但仍在全班面前表揚了她,滿足她的健康精神生活的需要。隨著時間的推移,她漫漫消除了自暴自棄的心理,不論在學習上還是紀律方面都有較大的進步,她不再認為自己什麼都比不上別人,消除了自卑,增強了信心。可見克服偏見,偏愛差生是教育學生的一種有效方法。愛是一種信任,愛是一種尊重,愛是一種鞭策,愛是一種激情,愛能觸及靈魂,動人心魄,所以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要時刻用心的愛。 學生家長把小孩放在自己的班上,就是對自己的信任。
我們作為教師,要做到有藝術地教育學生,一定要對家長負責,對學生的將來負責,真正做到:一切為了學生,為了一切學生,為了學生一切。
公共論壇公告:您對當今台灣的國小、國中環境滿意嗎?包括硬體設施、教學方式、教材、師資、校園環境等等,您一定有心目中的理想學校吧?請到這個公共論壇發聲!讓我們集合教育界的力量!